
图、文/以风
快门按下的刹那,就像偶然闯进了宫崎骏的动画世界,阳光、树影、孩子的笑声,所有元素都恰到好处地编织在一起。
遇见“小芒果”
这组充满童话感的照片背后,是一个偶然的相遇——我认识了母婴博主“大芒果”和她可爱的女儿“小芒果”,被小女孩天真烂漫的气质所吸引,于是有了这次创作性质的拍摄。
与商业拍摄不同,这次创作没有任何具体要求。她们完全让我敞开了创作,博主们平时自己拍的内容更偏向直白的广告风格,而我们拍的则更注重艺术化和情感表达。前期沟通中,我只给出了简单的建议:服装以浅色系为主。大理的背景色彩已经很丰富了,洱海是蓝色的,树木是绿色的,还有各色花朵。所以服装要尽量简单,比如浅色系、亚麻色系,不要太复杂。这种简约的服装选择,反而为画面增添了一份纯净的童话感。


“魔法”道具与即兴创作
拍儿童与拍别的题材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意外频发”,你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会给出什么反应,有可能突然兴奋,下一秒就撒娇耍赖,完全躲开镜头,非常考验摄影师的应变能力。但正是这种随机性,让记录本身更有意义,也更有意思。
说来有趣,大多数“道具”其实都是现场即兴发现的。很多人误以为是跳绳的绳子,其实是保护百年大榕树的围栏。我灵机一动,就让他们假装在拔河比赛,这样既巧妙地避开了难看的围栏,又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这种把限制变成创意的能力,正是让作品充满生命力的秘诀。
唯一特意准备的道具是一扇集市上淘来的复古木窗,斑驳的黄色漆面特别有年代感,拍摄时我把这扇窗就插在稻田里,营造出“透过窗户看童话”的独特视角——窗内是茵茵绿草,窗外是欢笑的母女,这种超现实的画面设计,连我自己都恍惚觉得闯进了动画世界。
在喜洲的稻田边拍摄时,我发现了一家咖啡店门口停着一辆绿色老爷车。不如拿它做做文章,当时我上到咖啡店二楼高机位俯拍,将稻田、母女俩和这辆老爷车一起框进画面。
就连小芒果手里的冰淇淋也是临时起意。拍摄快结束时孩子有点累了,赶紧去买了个冰淇淋哄她开心,没想到反而捕捉到了最自然动人的笑容。我一直相信,拍摄孩子就要顺应他们的天性——想跑就让他跑,要跳就让他跳,我们要做的,就是准备好相机,等待那些真实的魔法时刻。




流动的诗意:用镜头语言编织童话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它有着自己的特质和语法逻辑。在创作中,我尝试用丰富的镜头语言营造沉浸式的氛围。我特别注重前后景的层次感,总在寻找画面的呼吸感——虚化的榕树叶子作为前景,中景是清晰的母女互动,远处则是波光粼粼的洱海,让平面影像有了纵深层次。
慢门拍摄也是我钟爱的手法,模糊的裙摆和发丝让风的痕迹变得可视,赋予静态画面流动的诗意。而适当的留白则留给观者想象空间,让照片不仅是记录,更是一个个待续写的童话。留白的哲学,就是那些未说出口的故事。好照片应该像好诗,懂得欲言又止,有时候刻意的不完整,甚至背影,反而激活了观者的想象力,让大家有了自己的解读。
为了增强叙事性,我像拍电影一样运用多重视角:无人机俯拍展现大场景,中景捕捉互动,特写聚焦细节,比如小芒果的光脚丫、小雨鞋,通过景别的变化让整组照片如电影般娓娓道来。无论是蚂蚁视角还是上帝视角,无论是顺光、逆光还是伦勃朗光,无论是特写还是全景,这些视觉手段的最终目的,是让技术隐于无形,只留下触手可及、娓娓道来的童话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