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资讯

参加上海摄影展会的利与弊

在我们摄影行业中,各种类型的行业交流活动非常多,这其中尤其以每年在上海举行的交流活动,最为吸引从业者的关注。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谈到婚姻,引用法国人的说法,将其比作“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说出了人们面对婚姻时的焦灼而矛盾的微妙心态。这种心态其实在很多场合都能见到。我们在工作、生活等诸多领域,经常会遇到类似“围城”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想做某件事,另一方面又会被种种问题困扰,既想参与,又想一走了之——但生活总要继续,工作也必须完成,于是在挣扎中前行,在犹豫中做出决定,这成为积极者必须持有的一种态度。

在我们摄影行业中,各种类型的行业交流活动非常多,这其中尤其以每年在上海举行的交流活动,最为吸引从业者的关注。一方面,大家都希望从这种大规模的交流活动中获取最新的信息和资讯,另一方面,种种现实因素制约下,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可知和不可知的困难,这种两面性实在很有一点“围城”的意味:没来上海的人想来看看,来了的又不能尽如人意……为此,我们本着实用为先的原则,分析一下“来上海“或”不来上海“的各种理由,通过这种分析,帮助我们在出差之前,为自己的日程做出更加合理的安排,期待获得最大化的收益。

来的理由

参加行业活动的好处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一点,这类活动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最直接最新鲜的行业信息,为自己的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我们知道,现在是网络时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网络成为人们信息获取的第一渠道,即时通讯工具、QQ群、社交网站、微博……途径多种多样,方便性和易用性与日俱增,人们对这种虚拟交往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但是,尽管如此,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依然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这也是行业聚会得以实现的最本质推动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考察参与行业交流的意义:

一、深度信息的获取与交流

有人认为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他们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实际上,在信息时代,这话并不完全是吹牛,因为很多事实证明,现代发达的网络和新型媒体对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颠覆性,许多新闻和信息我们都是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了解到的,而不是传统的方式。但是,对于专业人士来讲,信息的价值绝不只体现在“快速”这一个特点上,它还必须兼具深入性和准确性。规模性的行业聚会为我们提供了进行深入信息交流的契机,通过参加一线的专业活动,通过近距离的对话和讨论,一个敏锐的专业人士会因此获取许多宝贵的一手资料,这些资料通过其他途径通常是无法获取的。信息的深度交流是行业性聚会得以举办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参与这类活动的重要推动力。

二、获得直观的产品资讯

信息交流之外,实体产品的交流是行业活动的另一大支柱功能。尽管现在电子商务来势迅猛,大有席卷实体商务之势,但目前来看,行业采购行为中,直观的产品感受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摄影行业涉及的产品种类繁多,背景、道具、服装、相框,纸张的质感,作品的色彩……仅仅通过电脑屏幕和浏览器,很难获得准确的认知,人们依然需要直接去触摸和感知产品的质量和风格,才能形成相对准确的判断。另一方面,从现实来看,我们行业的网络B2B业务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或者说基本是一片空白,这也使得展会这种产品交流方式更加具有实用价值,成为从业者获取直观产品资讯的重要渠道之一。

三、业务学习与技术交流

每年的行业聚会中,都会有众多专业性的课程举办,这些课程成为从业者进行业务学习和技术交流的良好平台。影楼经营中需要解决诸如经营管理、人才选择和培训以及技术方面的种种问题,在这样规模性的行业交流活动中,短时期内有可能密集接触到大量行业优秀人才,这是提升我们业务水平的重要机会。当然,受时间的限制,这种方式的学习不可能针对特别具体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它只是提供资讯性的知识,是一种密集的信息碰撞,让我们在短期内接触到大量的新鲜想法和思路,为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提供众多的选择方向。许多人在各种课程中转了一圈后回来说:啥也没学到啊!这种叹息情有可原,但却不是一种可取的态度,须知学习是多层次的,不能局限于一招一式的纯技术层面。

四、保持与行业发展同步

参与行业聚会的最重要作用,是通过这样的定期交流,使自己的企业与整个行业的发展保持同步。在信息共享的时代,放弃交流,闭门造车做生意,即便眼下顺风顺水,但长远来看,这种封闭式的经营做派只能让自己逐渐落后于竞争对手。当然,保持与行业同步发展甚至超前发展,并非一定要依赖于类似上海这样的大型活动,至少,这是一种现成可用的通道。

不来的理由

尽管参加行业活动有足够的必要性,但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要考虑很多具体问题,也让我们在作出决定之前不免有一番犹豫。首先我们要考虑得与失的问题,不能为了交流而交流,得到什么切实的帮助才是关键;其次,展会本身在推动行业技术发展方面既有其积极的一面,又有过度商业化之嫌,对于从事技术工作的业内人士而言,在参与活动之前有必要保持一份清醒。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一、开支很大,得不偿失

许多参与行业展会的商家感压力巨大。一次完整的参展行为需要艰巨的前期准备和后期善后工作,加上不菲的各种费用支出,往往带来沉重的业绩压力,而日渐激烈的同行竞争使得他们很难获得理想的收益,甚至于,连收支平衡都成为许多人难以轻松完成的目标。这种现实,使得许多商家产生“鸡肋“之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辛苦的付出往往得不偿失。

对于观展的影楼经营者来说,也需要仔细算一下经济账。并非所有从业者都财大气粗,许多中小企业经济实力并不雄厚,一次出差所需费用不菲,确需考虑一下行动的必要性。有的经营者抱着捡便宜的期望,来了之后发现情况并不乐观,于是产生挫败感——这和事先的准备工作不足有直接关系。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不来上海,也是一种很合理的选择。

二、走马观花,缺少规划

每年定期的行业聚会,商家云集,人头涌动,看起来商机无限,但如无精心安排的计划,商机虽多,也让人感到难以把握。对于观展一方来说,走马观花式的匆忙行动并不罕见。许多老板忙于应酬,将任务委派下去,但又没有合理的安排,无论采购还是学习,都陷入盲目状态,很难获得好的效果。对于参展一方来说,有不少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并无合适的计划和细致的成本收益测算,只是觉得自己产品不错,就加入到竞争大军之中,常常是怀揣良好愿望,失望而归。事实上,像这样短期的大型行业集会,无论观众还是商户,都需要有极其细致的规划和安排,才能从这么大密度和高强度的活动中真正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道理虽然浅显,但要做到却并不容易。如果您感到自己没有精力制定一个比较可靠的规划,那么,不来上海,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三、同质化倾向

大规模的行业活动固然是一种有效的信息交流途径,但因商业气氛过于浓厚,其影响力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常常也会带来一种负面效果:同质化的行业发展模式和同质化的技术发展动态,使得真正有意义的创新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

我们常听到的一种批评是:跟风现象严重。无论是样片拍摄的思路和技法,还是经营管理的模式和套路,都多少存在着跟风而起,随风而落的倾向。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商业要求的驱使,很少有企业能不受行业整体气场的左右,这种气场在上海达到了高浓度,以至于我们虽然意识到了同质化是不可取的,但也无力做出改变。如果您意识到有必要保持一种独立的思考和独立的创作心态,那么,不来上海,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解围“围城”

行业内部从业者之间的交流是必要的。不过,在参与交流之前,有明确的目标和合适的计划,是良好交流的前提条件。盲目的交流只能停留在“外行看热闹”的层次上,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产生“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的尴尬。任何事情都是利弊相掺,没有绝对的损,也没有绝对的益,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明确意识到损与益产生的原因,进而做出最合理的决策。如能这样,“围城”也就不再是一道无解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