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影廊

人眼中:天体的真实图景

恢弘,宽广的宇宙!

如今,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可以看到很多太空天体图片,这些图片多数都是根据原始的拍摄数据渲染而成的,虽然效果绚丽,但通常并非人类在用肉眼观察时所能见到的“真实”图景。

9.-1024x799
木星,以及它最大的卫星:木卫三(卡西尼号拍摄于2001年)

艺术家Michael Benson致力于再现太空的“真实图景”。他采用了来自NASA(美国航天局)和ESA(欧洲空间局)的原始图片数据,利用数字后期技术,制作了77幅最贴近人类实地观察效果的图片。

通常,安装在空间探测器(如新视野号和卡西尼号等)上的相机在拍摄时会使用光波滤镜,以拍摄来自天体的位于不同波段的电磁波。有时候,它们会拍摄可见光波段比如红光或蓝光,有时候,它们会拍摄红外、紫外、无线电、X射线等波段的“不可见光”(对人眼而言)。所有这些图片都会以黑白帧的形式传回地面,然后科学家采用不同的“假色”来描绘这些图片,制作出我们通常见到的天体照片。

Michael Benson的工作计划是,仅仅使用来自可见光波段拍摄的原始数据,然后合成贴近人类视觉体验的“实景”照片。

土卫一在土星光环的阴影中(卡西尼号拍摄于2005年)
土卫一在土星光环的阴影中(卡西尼号拍摄于2005年)

Michael Benson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图像师”。他更像一位“翻译家”,把RAW数据翻译成肉眼可见的形态。

Michael Benson所用的资源都来自互联网。他选取使用可见光滤镜(红、绿、蓝)拍摄的原始数据,在Photoshop中合成图片。当然,很多时候,由于这些数据并不完整,最终的图片效果并未达到百分百的满意程度。比如,一张木星的图片来自卡西尼号拍摄于2001年的数据,当时它使用了红色和蓝色滤镜,但并未使用绿色滤镜,因此,在混色时,Michael Benson不得不自己“合成”一个绿色通道,以便完成最终的RGB图片。显然,这里边掺杂了假数据——但总体来说,Michael的工作足以让我们获得最为亲切的观看效果,就好像我们自己坐着宇宙飞船,亲临宏伟的木星近旁,从舷窗中目睹它一样。

 

Michael Benson的作品展《我们太阳系的图景》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举行,持续到5月15日。有去英国的朋友不可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