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举办的首届人像摄影十杰评选中,殷孟珍凭借风格灵动、技法熟练的优秀作品,获得“十杰”殊荣。当时,任职于上海人们摄影公司的殷孟珍早已拥有多年的拍摄经验,是业内知名的名师级摄影家,“十杰”荣誉的获得,可谓实至名归。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殷孟珍即开始了摄影师的职业生涯,几十年来一直在技术一线工作,至今仍然拍摄不辍(近期已转入旅游摄影)。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殷孟珍的摄影工作经历贯穿了商业人像摄影行业发展的几乎所有关键阶段:从传统照相馆模式到市场经济潮流中的影楼业崛起,从胶片摄影到数码化、网络化的技术革新,无论在哪一时期,其作品始终具有相当的市场影响力——潮流变化尽管使人眼花缭乱,但细想去,商业人像摄影是否已经脱离“以光来刻画人”这一技术实质,降格为数码工程的原材料?殷孟珍等实力派摄影家以几十年的工作实践,为从业者提供了借鉴与思考的机会。
现在的影楼业已经发展到网络时代,但如果我们抛开以营销为目标的种种噱头,认真研究一下我们的核心产品——摄影,就会发现,照相馆时代总结出来的基本人像摄影拍摄原则,在今天依然是成立的,只不过在具体的应用方法上有了诸多变化。变化是创新,但创新不能凭空产生。当摄影不再是摄影的时候,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也就不存在了。
1994年,刚刚荣获“十杰”称号的殷孟珍在《人像摄影》杂志发表《婚纱摄影用光点滴》一文,其中写道:
“光作为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为我所用,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美好人物形象,更丰富地表达人物的情感,更深刻揭示人物的心态……”。这提法看似简单,但今天看来特别值得重视,因注重光影的人像拍摄基本原则,受到数码后期制作技术的冲击,似乎已经被技术人士淡忘了,但实践证明,缺乏用光,缺乏基本摄影元素的照片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在市场上赢得的反响也是短暂的,而消费者的成熟度与鉴别力也在不断提高,回归摄影已经不仅是技术上的需求,也会是商业上的必然。
市场在变化,今天的人像摄影诉求,可能在细节上与1994年摄影家们的认识不同,但总的原则应该是一致的。数码技术发展到现在,许多摄影师已经习惯使用后期处理技术来达成上边提到最终的影像效果,无论对后期人员来说,还是对摄影师本人,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急可以,但长远发展不可能以此为基础。
在新一届“十杰”评选即将展开的时候,也已淡出人像圈的殷孟珍老师依然抽时间回答了编辑的提问,“人像摄影一贯讲究形神兼备,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经典的人像作品永远有她的生命力”,这句话,值得我们在繁重的商业拍摄中稍微冷静下,认真思索其中的意义。
访谈录
简单介绍下您学习摄影的经历。
殷孟珍:我1960年进入上海市商业学校摄影专业学习,1963年毕业,进入上海人民照相馆任摄影师。师从人像摄影家顾云兴老师,主要拍摄人像和产品摄影。
您开始摄影师生涯的时代,主流的人像摄影拍摄方法是什么?
殷孟珍:那个时候的主流人像摄影的拍摄方法,要点可以归纳为两点:首先是注重人物的内在神韵与情感的表达,这是基本原则,其次,在形式感上,要注重运用光的语言,借助明暗对比等技术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神态与姿势,完成对人物内在神韵与情感的表达。
照相馆时期的人像摄影风格,今天看来还有可借鉴的意义吗?
殷孟珍:我觉得,人像摄影一贯讲究形神兼备,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经典的人像作品永远有她的生命力,尽管现在的拍摄形式在变,但是人像摄影的魅力永远不会变。
影楼摄影风格的流行,对您的拍摄产生了哪些影响?
殷孟珍:风格的流行随着时代在而变化,但是人像摄影的基本原则不变,同时贵在创新。
您有没有估算过自己到目前为止拍摄了多少张照片?您今天还在一线拍照吗?
殷孟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一直活跃在一线拍摄,40几年来拍摄过的照片实在太多了,难以计算。我现已经退休几年,目前转到旅游摄影圈内活动,还是不会离开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