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最美婚纱照

路途中唱出的散文诗

爱在旅途,如歌如梦。愿用镜头谱一曲散文诗

触摸着芬芳的春
盛开在繁茂的夏
走遍了蓬松的秋
翻越过荒芜的冬
爱在旅途,如歌如梦
愿用镜头谱一曲散文诗

写意·浓淡

摄影除了记录属性外,还有着强大的抒情功能,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下旅拍中如何拍出意境感强的照片。

像散文一样的照片

意境,是一个典型的汉语词汇,借景抒情、借象表意,寓心境于形象、情景之中,是一种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

写意”与“写实”相对,忽略艺术形象的外在逼真性,强调内在精神实质的表现。北宋时期的绘画,要求在形象之中有所蕴含和寄寓,让“象”具有表意功能或成为表意的手段,这也成为中国艺术审美中心自觉转向主体性的标志。

旅拍中有一类画面,它的重点不是单纯的记录或讲故事,它是基于真实情感的艺术化表达。重神态、重氛围、重抒情、重主观感受,我称其是照片中的散文或诗。

空间中的美学应用

写意,更主要是传递一种感觉,核心就是对客观现实和常规的打破,包括视觉形式上的打破以及感受上的打破。环境的选取十分重要,旅拍中能发现很多日常可遇不可求的美景。在空间中合理运用浓淡、疏密、大小、有无,这些传统中式美学理念,就会让真实的画面渲染出一种理想化的、纯真的、脱离世俗的意境来。狭义来讲,是对画面构图的思考,点线面的安排与布置;广义来讲,就是对整个空间美学的运用,降雨时的零落、下雪天的寒彻、起雾时的氤氲、日落时的金色黄昏,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不仅会改变画面的透视效果,同样也能带来一种独特的意境氛围。

留白与留黑

留白,是一种典型的中式美学。我从小就喜欢国画中的小写意,像齐白石的虫鸟雅趣,形散神聚,意蕴无穷。我的拍摄有时也跟作画一样,会先找一块纯净的“画布”,比如仰视阴天的天空、俯视雪白的大地,或是雾霭之中,在这些白色“宣纸”上着力,挥洒几点“笔墨”,蜿蜒的枝丫、漂流的扁舟、曲折的小径,这些核心元素与人物交相呼应,画面霎时妙趣横生,意境悠远。

除了可以“留白”,我们还可以选择在暗调照片里,通过“留黑”来营造氛围、强化人物,例如阴暗的森林里偏偏起伏的新娘自然会被凸显出来,处在阴影中的情侣被一束侧光照亮,亦或是在暗调中以剪影的方式展现人物。这些都会让画面产生一种独特的意境,留给观众丰富的想象空间。

幻•影

想要用镜头抓住“意”,就是强调感受,留足想象空间,不拘泥于细枝末节的“形”。

在嘈杂中写意,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意境

在一片美景中展现美的意境似乎是理所应当、浑然天成的,而在那些日常普通环境中,该如何拍出有意境美的画面呢?

首当其冲你要考虑的是利用光线化繁而简,强烈的明暗反差可以规避掉环境中的杂乱,让不该出现的都“躲”进阴影里。其次,你可以找角度,大的俯拍、仰拍可以有效地闪躲开平视视角时纷乱的结构和色彩。此外还有一个高效的方式,就是利用“模糊”的手法,例如慢门能让川流的人群变成虚化的背景,地面上一小滩积水成了最好的主体反射镜,透过窗子、透过灯串、透过树叶……那些有趣的前景不仅有利于打破那些过于“实”的杂乱冗繁,往往还能带来一种独特的虚幻之美。有时你甚至还可以在镜片前涂些凡士林,它除了会给画面带来一种迷朦的感受外,还能让色彩产生细微的过渡和变化,产生一种类似粉笔或水彩与纸张接触后的融合感。

水中的倒影,印象派还是立体派?

我很喜欢拍水中的倒影,微风吹拂下,柔和、细碎的水波让每一处色彩细节都富于变化,像极了印象主义油画的笔触,那些因涟漪而生的抽象形态,给人带来的是梦境中的感受和时光里记忆的味道。水面会把现实中的一切以某种独特的成像方式再次显影,倒影就像一个美好又易碎的梦,任你留恋,任你解读。你可以以倒影为背景,也可以直接让焦点落在此处让它当主体,还可以将其与其他真实场景并存,交相呼应,亦真亦幻。

那些虚虚实实的前景到底能给照片带来什么?

那些虚幻的画面,不也正是爱情的真谛吗?美好,如梦。

我很注重虚实的结合,在摄影的世界里,这也是最重要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前景不仅让画面层次更加丰富,传达出更多有效信息,往往还兼具烘托气氛、渲染意境的功能,叠加出不同空间角度的光影、线条、色彩,如梦似幻。

选择前景,首先要确定它得是受光的,其次它的色彩要跟整个环境色彩相融合,最后要考虑它的形态,有可能是一条线,有可能是一些点,有可能是一个虚幻的色团,不管怎样它要能符合表情达意的整体需要。此外,对前景虚实程度的控制也非常关键,因为会让整个画面的意境产生不一样的感觉。

光 •诗之时刻

细腻、美好、奇幻,充满魔法,光本身就是一首流淌的诗。

童话般的清晨和傍晚

我很喜欢朝阳、夕阳前后的“魔幻时刻”,光线的快速变化总能带给人无穷的创作灵感,尤其是角度低平的暖调光,透过树林或者城市建筑,整个世界都被光线切割、重塑了。置身其中的爱侣,安静地依偎,或是疯狂地奔跑,无论怎样,都像极了童话故事里对的爱情最美的描绘。在清晨和黄昏,可能还有雾霭,此时无论是逆光、侧光、顺光,拍出的画面都会带有一种飘飘欲仙、不落凡尘之感。

日落后的“带密度” 时间,也是让画面起氛围的绝佳时段。蓝调的天空与暖调的街灯交相呼应,喧嚣的世界一下子都安静了,仿佛只留下相爱的甜蜜。为了保持原有的氛围,尽量不要给人物进行补光。如果想要用灯,可以在新人身后藏一盏暖调闪灯,功率调低,以模拟真实环境中的灯光氛围。

逆光的诗

逆光是展现氛围的不二选择,一切具象的事物,在逆光中都会被赋予抽象的美感和情绪。逆光画面给出的信息量很少,更多只是一个夕阳时段的氛围,此时人的情绪就会被放大,如果抓拍得巧妙,就能获得一种大写意的美。逆光拍摄时,空气中的反射介质很重要,不管是雨、雪、雾、霾,还包括各式各样的前景,它们本身就会重新拆解、拼贴光的性质、画面的层次,也会直接影响到人物的情绪和意境的表达。

那不是“坏天气”,那是大自然的馈赠

我不喜欢正午的阳光普照,光线平而直,还容易在人脸上留下奇怪的投影,难以营造出意境;我也不喜欢阴天,虽然柔和,但缺乏变化,还不如来场雨更容易“操作”。

大多数人定义的好天气是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气候宜人,但在我看来,那些恶劣艰苦的“风霜雨雪”才是拍摄意境片真正的“好天气”。人的心情和画面的氛围是相互影响,彼此成就的。不同的天气,会让人本能地产生在该一环境中特有的状态和情绪反应,比如人在寒冷中会缩紧身体、咬紧牙齿,风很大时会眯起双眼、用手拨头发,当天空突然下起了雪,他们有可能会兴奋,也有可能会沮丧,这一切一切都是真实的。如果把握得好,这些“坏天气”就会变成大自然独特的礼物,你拍出的照片也会带着风雨,刻着激动,这些都是可被感知的回忆。

瞬间•情绪•形式

真实、凝练、美,艺术化表达。

形式的成分在哪?真实的成分在哪?

我拍摄的画面,大都是关于感受的主观表达,这就一定会涉及到表达方式的喜好,这部分是主观的、个人化的,也一定会有形式感的存在。而人物部分的刻画更遵循真实性和纪实原则,那些情绪是真实的,瞬间也是真实的,这些都不由我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控,但可被捕捉。

形式之美与决定性瞬间

写意的形式感也必定是洒脱的,粗线条的。它的目的是让观者更接近一种氛围和意境,而不是更接近细枝末节。这种形式本身就是一种“打破”,打破常规、打破具象、打破写实、打破习惯。

康定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形式对心灵产生作用时,我们才能理解和欣赏一件作品;也只有通过形式,我们才能理解内容并欣赏一件作品。”显然形式之美是不可或缺的,有趣的画面形式与独特的瞬间和情绪碰撞在一起,就能产生丰富的画面意味,给人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能否将其巧妙地结合,就要看天时地利人和,以及摄影师的功力了。很多“决定性瞬间”都是一闪而过的,能否把握住,把握好,需要运气,也需要体力,摄影师需要持续地带着激情去观察和拍摄。

人的情绪就像一味“药引子”

有些场景和画面很美,但是如果没有人,没有如此生动的人出现在其中,可能这张照片就只能作为一张明信片了。人之于环境、氛围,就像是一味“药引子”,能一下点亮这张照片的灵魂,那种代入感和灵动的气息会一下抓住你的眼睛。

画面中人物情绪的表达,跟摄影师与新人之间的互动密不可分。我个人的习惯是,刚开始拍摄时,以中景、全景为主,通过不断地沟通让他们对镜头产生一种熟悉感。慢慢地,新人开始放松下来,和摄影师之间的信赖感和默契度也逐步建立起来了,再去拍特写画面,就很容易能捕捉到那些沉浸的情绪表现了。同样,此时也适合去拍摄开阔的大场景,他们会感知到这种震撼、辽阔和视觉冲击力,在这种环境当中,摄影师会更容易顺势而为地引导新人奔跑,或者一些肢体比较夸张的动作,情绪释放会更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