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是婚礼摄影的本质,也是美的本质
十多年的婚礼拍摄经历,让我越来越意识到婚礼并非只是简单的、形式化的。婚礼能从古代延续至今,正是因为它所具备的文化传承意义,婚礼是两个家族的大事,也是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大日子,是里程碑、转折点、闪光时刻。
婚礼摄影正是基于人们对于婚礼意义的更高需求应运而生的,它弥补了从前人们只能在记忆里检索那些情绪和瞬间的遗憾。
婚礼摄影的本质是为婚礼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婚礼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婚礼的记录就是对生活的记录,它应该是真实的,不被导演和模式化的。好的婚礼摄影作品是摄影师现场感知力和摄影术的完美融合,是主观思考对客观存在的视觉化展示,同时它也具备一点“文献”价值,是一个大家庭的大事记。
纪实性与诗性
一部分人内心向往“纪实”,却并没有真正理解何为“纪实”,纪实并不是毫不在意视觉秩序的乱糟糟、黑乎乎。纪实是在表达方式、方法上对客观事实的一种尊重,它同样可以是极具美感,充满诗性的。
一张好的婚礼摄影作品应该是形神兼备的。通常最先抵达观看者的是视觉表象的东西,完美的图形构成和色彩氛围是让人继续看下去的基础。然后画面中的幸福感、故事性和细节开始发挥作用,感染你,并带领你穿越时光回到彼时彼刻。
我往往会更喜欢留意那些婚礼上不容易被注意到的小细节:它可能是母亲手里紧紧捏着的刚抹过泪的纸巾,可能是仪式刚刚结束后被丢弃到一旁的婚鞋,往往这些画面里深藏着更多婚礼当天的情绪。就像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说的:“电影和人生,都是以余味定输赢的。”婚礼摄影也是。
永远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
很多婚礼摄影师都有过这样的吐槽:“婚礼都一样,早就拍腻了。”
但,婚礼真的都是一样的吗?显然不是。每场婚礼都有它自己的模样,即便形式相似的婚礼中也有着太多的差异,不同的家族文化,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审美喜好……还有那些非预期的瞬间和情绪,这些才是对摄影师真正的挑战,也让每一次的拍摄都变得无比有趣。
其实每场婚礼来临之前,紧张的不只有新人,也包括我。但这种紧张背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情绪——兴奋。
对拍摄对象的了解,要比拍摄技巧更重要。拍摄前,我会尽可能地从各个途径去了解新人以及他们的家人、朋友。不是每个父母在送女儿出门时都会流泪,不是每个父母在儿子接回儿媳时都喜笑颜开,也有不少泪流满面的。只有你了解到更多与新人相关的有效信息,才能更好地感受一场婚礼,融入一场婚礼,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快速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捕捉到的画面才会更丰富、细腻,有温度。
减法与加法
中国婚礼有很多独有的民族特色:红喜字、红盖头、红地毯、中式结构的房屋,还有衣着各色的亲朋好友……这些元素进入取景框后,若想将它们表现得和谐、丰富,既有氛围感又不会太杂乱,得花一番心思。
处理的手法有很多种。首先,可以在构图时对画面元素进行取舍,顺其自然地给画面做减法。其次,还可以巧妙利用大光比让不该出现的物体悄悄隐藏到阴影或高光中去,这种方式比较轻松、讨巧,并且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而言之,一切都是为了表达主题、突出主体服务的。
在掌握了减法的技巧之后,我们还要慢慢感受加法给画面带来的趣味性。减法容易,加法难。当取景框中出现多主体或是多陪体时,要分析各个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分布结构,前景、中景、后景,做到视觉平衡和流畅的叙事性。还可以利用镜像做出一些独特的效果。但不能因为画面信息量的增加,让视觉体验变得糟糕了。
“人称”的切换
新娘和新郎是婚礼的主角,但绝对不是唯一的角色。如果我们提着相机来到一场婚礼,眼里只能看到新人,那拍出的照片远远不足以概括整个婚礼,很有可能被扁平化、甚至被拍成又一次的婚纱照。
婚礼摄影说到底是用图片来讲一个完整的故事,那就肯定会有主次之分,有事件、有人物、有氛围、有情绪,有各种各样的瞬间和细节。电影的镜头手法曾带给我很大的启发,从大场景到特写画面,多视角、多人称的讲述方式,丰富、立体,且引人入胜。其实婚礼摄影与之有很多相似之处,只不过我们的画面语言是静态的。拍摄角度和焦点的切换,更多时候都是基于“人称”的切换。相机镜头的视角可以是新人、父母、伴郎伴娘,可以是任何一个来宾,甚至是个充满好奇的孩子或小动物,当然也可以是摄影师自己。
原汁原味的生活全貌
前面我说过,婚礼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拍摄婚礼就是拍摄生活。我喜欢用图片语言来讲述有趣的婚俗故事和地域特色,记录婚礼中原汁原味的生活全貌。每当我走入一场婚礼,就如同走入一个未知的世界,这里有太多让我感兴趣的人和事。
不可否认是,婚礼摄影要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婚礼本就是一个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地方:冬日的哈气,夏天的汗水,喜气洋洋的鞭炮,满屋顶的亲朋邻里,懵懂而充满好奇的孩子,一旁端着早饭的“猪肉荣”……你总会被眼前的画面感染,感同身受地投入到一场婚礼之中。让自己保持一颗敏锐的心,才能看得到婚礼上更多珍贵的瞬间,拍好这饱含人类最丰富情感的场景,让人们可以在若干年以后,通过照片追朔从前的那个“现在”,甚至可以超越画面本身的呈现。
色彩与氛围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决定了人们在艺术展现形式和审美上的差异。在西方,婚礼照片完全可以只有黑白,但这在中国几乎是不被接受的。
色彩表现在我的照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物品本身的色彩,你还可以利用光线的色温差异来增加场景的氛围感,传达情绪,讲述故事。日出前的蓝紫色天空,夕阳下的金黄肤色,阴影里的冷调,白炽灯光中的暖调……光线在将空间和场景区分开的同时,也使画面多了几分情绪与意境美。例如左图中,有人忽然推门而至,门外走廊的灯光色温比室内要低,橙色环境中人的剪影与镜中的新娘相呼应,丰富的层次给观者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让平凡闪闪发光
我拍摄的更多是普通老百姓的婚礼,有在高端酒店的,也有在自家小院的,有偏僻乡村的,也有郊野山林的“目的地的婚礼”。婚礼形式只是表面,我们应更进一步,看到它蕴含其中的内核和灵魂:是幸福高浓度的存在,是闪闪发光的至爱时刻,是生命最丰厚的礼物。
我想努力让我的影像去关心寻常生活里的不寻常,感受每个平淡瞬间里的心绪起伏。马洛曾说:“照片并不需要任何大事件的驱动。场景会自己演变,平凡中也能出现好照片。”
曾有新郎感慨照片里严父的柔软,也有新娘从画面中读到了继母的柔情。镜头就像老天赐予的另一只眼睛,它代替人们完成了一场跨越语言的交流,这也是纪实摄影的伟大力量。
婚礼是平凡的,人生也是平凡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和拥有这些属于平凡生活里闪着光的不平凡,把它变成一生中温柔、安定的力量。我们的全部努力,就是要留下关于这段时光最饱满、真实、闪光的回忆。不仅仅是“美”的,还有更多的“爱”和“被爱”,这才是一场婚礼最值得收藏的无价之宝。
壶图
著名纪实婚礼摄影师,佳能中国区签约大使、讲师。
他十五年来坚持只拍摄婚礼,他对于婚礼永远心存尊重、心怀真诚,他从不创造故事,只对客观存在的事件进行观察和记录,他总是能在平凡的时光中捕捉到那些温暖、动情的瞬间,他被称为“中国最接地气的婚礼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