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摄影作品

纽约摄影师Eric Van Nynatten的主业是时尚拍摄,在智能手机越来越易用的今天,他尝试用手机来完成自己的专业拍摄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时尚的异趣

以下作品于 Vogue(意大利)在米兰举行的大型多主题秀中展出,对社会生活中多样的社会热点进行了时尚手法的演绎和解读:

照片背后的故事:年轻的农民(桑德)

1910年,奥古斯都·桑德(1876-1964年)开始尝试为身边的农民系统性地拍摄肖像并使之类别化。这个项目完全由他一人发起和负担,只得到了德国莱茵兰地区画家朋友们的支持。之后,他的《时代的面孔》一书被判违法,在1936年被纳粹当局销毁了部分。但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今天被列为摄影“新客观主义”(The New Objectivity) 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

幽暗的气息

这是一组气息幽暗的黑白艺术摄影作品。在朦胧、压抑的氛围中,收敛在内心深处的情绪微微沁出,只有最敏感的人心,才能约略感知……

艾尔湖的纹理

从高空俯视澳大利亚艾尔湖的纹理,其千变万化的细节,让人浮想联翩:从宏大的尺度上,我们却似乎看到了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

走过世界,遇见自己

摄影不仅是一张照片,它是审美,是品味,更是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宝丽来的创意空间

时尚摄影师 Steve Hiett 用宝丽来方式实现自己的时尚创意,这些照片是他用Polaroid 180即时成像相机摄制的,因为有事先的构思,在这些作品正式呈现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图片的连缀和拼摆的形式,取得更多有趣的视觉效果,也为创意带来发挥的余地。

画面与意义的结合

纪实性作品的纯粹欣赏价值,往往需要经过时间的过滤,积淀后而展现意义。一方面是时过境迁后的“历史性”的意义,另一方面,是摄影家在瞬间选择上所体现的匠心,所构筑的特定构图和画面感觉。这二者的结合,对于观看者来说,显然是不可或缺的。

求变,求突破的时尚摄影

大概没有什么比“创新”更能带来这么多的压力和误解了,在竞争激励的时尚领域,尤其如此。有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作品是“看不懂”的,或者说,你不了解主创者如此处理,到底用意何在。

慵懒,抑或随意

一组风格混搭,力图撇开习惯的精致美,而求一点自然随意气氛的时尚摄影作品,尽管有点点刻意,但也不无可取之处。

鸽子

澳大利亚摄影师 Leila Jeffreys 专注于鸟类,这些为鸽子拍摄的“肖像”展示了这种鸟类丰富的内部多样性:

肖像是一种生命力

表现人是最难的。摄影师通过镜头来注视那个人,而那个人通过镜头来注视着每一位观看作品的人。这是一种交流,跨越了时空,在一方静止的纤薄平面上相逢——如果你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你就无法领会其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