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文/鹤小白
这是一组商业服装拍摄,主要是作为品牌形象片来使用。筹备之初,客户就给了我两个字的要求:复古。其实就现在的商业片大环境而言,街拍形式越来越多,拍摄手法和画面所追求的气质也越来越生活化,这确实是大趋势。但另一方面,这种富有戏剧感、更加凝练的影像形式也仍然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当然我还是很喜欢讲故事的拍摄方式,更富有戏剧感,比较注重情绪和情感的表现,或者是以记录的方式拍摄,呈现带有人文色彩的影像内涵。事实上就服装片来说,我觉得把人物性格和环境氛围融入拍摄是最重要的地方,这样才可以成就有个性且鲜活、生动的画面,同时更好地体现服装本身的性格。
应该说,情绪无所不在,也无所在。要在照片上表现出情绪,需要找到恰当的影像呈现方式,把人物和创作者的情绪倾向由内向外释放出来。
情绪的体现首先要依赖于环境光线
光线不仅是画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无疑是体现内心情感的最直观构成。不同来源、强度、质感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塑形方式,更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印象,配合照射角度的变化构成极为丰富的光影形态。当我们在画面中将光影视作人物情绪的一种外化,那么这种“有形”就可以清晰的描写“无形”,从而令观者感受到强烈的共鸣。
场景
摄影棚搭景拍摄,主体是一个直角墙,表现房间的某个角落。所以拍摄角度总体来说只有两个取景面,细究下来还是有很多变化可循。特别是从假门外拍进来的一个角度,设计了一个从门外照进屋子里面的光线,并且让光线直接打在模特身上,模拟老电影常用的一种缝隙光源的打光方式,造成一种窥视感。加之镜头也是从门外拍进来,整个光线和构图十分统一,突出一种人物在家中的生活状态。
模特的表现是情绪的核心载体
一般我们都会设定一个桥段让模特自由演绎,事实上他们最开始的理解往往都是很表面的,就是给你一个最直接的表现方式。说白了就是走心和不走心的表达,这一点对画面情绪的影响十分关键。
对于既定情绪基调的表现来说,一定要把握好恰当的尺度,不够要继续激发,过了也要及时收回来。如果模特因为概念太抽象或是理解不够而表现不出来也要及时调整。比如我让模特看着窗外回忆往事,模特也许无法马上入戏,那我会让她变成关注窗外的行人,用这种直接的方式调动模特的眼神。眼神有了方向也就有了内容,再配合恰当的辅助使人物整体情绪就位。毕竟平面拍摄只需要一个瞬间,情绪或故事都是在似有似无、若隐若现间把握,重要的是找到最符合你心理期待的那个“点”,并使之饱满。
情绪也体现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
我不会很刻意地控制情绪的走向,因为情绪本身并没有固定的表现模式,更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是说在某个时刻、某个环节里这样的情绪表现是否恰当。但我们可以从构图和镜头语言的取舍和运用上辅助情绪的表达、提升或减弱情绪的强度。
除了我们经常谈到的各种取景、构图方式外,我个人理解的镜头语言还包括拍摄的时机问题。比如我现在就不喜欢模特直白“到位”的瞬间,反而是一些看似有点奇怪的角度和不经意间的抓拍让人觉得更带感。哪怕有时初看起来是张废片——或者不应该用“废片”这个说法——但是过一段时间拿出来再看,总能发现不同平常的魅力。当然时机的选择与情绪基调要相匹配。
回到这组照片上来看,我正是希望讲好一个故事。最初的设计就是一个文艺女性的家,所有片段都在这个有味道的空间中展开,性格和情感都落脚在这个具象的环境里,进而表现出一个人的独处时光。
用光
主要有两种布光方式,一是模拟自然光,二是前面所讲的门缝窄光。自然光意在营造窗外透进来的微弱光线,因为整体调性要统一,所以不能用强烈暴晒的太阳光感,而是令人感觉温和明亮的光线从窗户照射进来。此时家里没有亮灯,人物默默凝视窗外的街道。而门外照进来的光线则是方向性很强的硬光源,感觉就像是走廊灯或者路灯的样子。
布置这两处灯光要在光质和强度上控制好。灯光的照射角度则要根据不同的取景画面多做调整,直到找到更适合的位置。曝光控制尽量减低一个挡,同时注意适当补光。在大光比影调中,既不能完全失去暗面的表现,也不能混沌一片,重点是用补光点染出需要交代的部分。
后期
就复古的感觉而言,色彩选择了红绿黄相结合的思路,且不能饱和度太高,要做旧,这样氛围自然就有了。后期制作参考了电影画面的感觉,希望看到照片的人可以联想到以前的旧海报,有一种粗糙的印刷感。但基于商业用途的实际考虑,并没有处理的太过粗糙,仅仅是点到为止。
后期处理时首先调节原片亮部与暗部之间的过渡,把色调往做旧的方向靠,偏黄绿,增加锐度,适当增加噪点等,以加重影像气氛和仿胶片的色彩质感。注意不要过度处理皮肤,保留生动自然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