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拍什么风格,我都习惯于表达情感中压抑的那一部分,这可能与我个⼈的喜好和经历有关。摄影作品透露出拍摄者的性格,什么性格的人则会拍出什么样的作品。
刚开始跟模特合作的时候,我会大致告诉对方我要的感觉和注意的地方,⽐如光线和大概的动态范围,然后让对方自由发挥,我进行抓拍。后来合作的次数多了,对方很明白我想要的东西,语言上的沟通变少了,我只会说:你去哪里,干些什么。从模特的角度来说,她的情绪从内心迸发,压抑在表面,隐忍不发。
营造一个充满象征性的场景
在拍摄之前我会预先构想画面,比如梦魇一样的画面,安静中带有一丝挣扎。我的朋友开玩笑说,我想拍的都是精神力很强的画面,⽐如一个人安静地站在走廊里,或者是在一望无际的树林里,孤独地坐在沙发上,又或者一个无脸人坐在椅子上,身后一整面墙都是正方形的小镜子,像马赛克一样布满墙面……然后,我会以这些画面作为引子,发散其它部分,完成整组拍摄。
我喜欢选择空旷、静谧的场景,营造一个充满象征性的梦境,让模特呈现出一种安静的状态,比如发呆、睡觉、凝望、闭眼……以静制静。
我比较看重透过画面表现出来的内容。我觉得摄影、绘画都是表现的形式,内容才是根本,透过画面传递出来的情绪是最吸引⼈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文案很苍白,但大家的阅读习惯是必须有文案。我更希望人们看到我的照⽚,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取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
透过画面渲染故事
透过画面去渲染故事,主要是环境和用光的选择。环境要符合你想表达的主题,合理的用光可以让画面层次更丰富,氛围感拉满。
灯光的布置,我尽量使用单光源。大部分情况下我会使用正面光,告诉模特动态范围和五官朝向,在那个范围内让她自由发挥。不露脸或者强调动态的照片,可以使用侧光和逆光。
构图上,在主体突出的前提下,可以表现更多的环境层次。不要一直把人物放在画面中间,尝试多找主体之外的风景作陪衬。另外,使用长焦镜头也会有更好的空间层次感。
色彩基本是前期完成的,后期调修的比重很小。我喜欢用低饱和、低对比的颜色,以及大块的纯色,注意环境的配色、人物的光比。如果使用胶片拍摄,建议选用低饱和、低对比的胶卷,比如炮塔、电影卷5207和5219等。
白日梦与故事
作为摄影师,我会将自我意识和世界观在照片中明确表达出来,这也是我拍照的支撑点。摄影对我而言,我更希望它能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能感受,也能表达,把酸甜苦辣、高兴沮丧都表达出来,而不只是⼀个表现仪式感的工具。
寻求新的刺激点是拍摄的动力,重复的工作是维系日常的养料。我的数码相机随时都带在身边,开的永远是高速连拍模式。
摄影师NataliaEvelynBencicova对我的影响很大,第⼀次看到她的作品,我就被“击中”了。她拍的照片像油画一样讲究,尤其是那些肖像,你可以透过画面看见⼈物的故事、经历、职业、所处的环境、内心的独白,非常接近我想拍的东西。
她的创作,以精巧的构图,展现出带有永恒的欲望与渴望的诗意美学。她惯用褪色般的色调与充满象征性的场景布置,模糊现实与虚构的界限,并通过强烈的故事性引人入胜,将观众带入她所创建的世界中,一遍遍寻味。
她说,“对我而言,创作不是始于拿起表达工具的那一刻。当我在脑海中构建白日梦与故事,创作已然开始。我的内心世界,便是我的灵感来源”。